今天(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依旧延续“关爱患者,共同抗癌(IamandIwill)”。近年来,因癌症离世的明星、名人等不在少数,其中,不少人都是因为肝癌去世,在惋惜的同时,也引发的众人对于肝癌的恐惧。
根据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肝癌是中国第四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已位居第二。在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下,中国肝癌患者5年的总体生存率不足20%。
侵袭性强,死亡率高,如此凶猛的肝癌,究竟是如何引发的?是否真如网络传言所说,是由长期熬夜所致?
是什么导致了肝癌?
研究发现,长期熬夜确实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昼夜节律紊乱会增加包括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生几率。
不过,熬夜绝不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因。
肝癌产生的病因较为复杂,有肝癌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饮酒、肝*性物质接触(*曲霉*素、肝*性药物、肝*性化学物质)任何一项者,患肝癌的危险指数均会增加。
其中,有近八成的肝癌是由乙肝慢慢发展而来。
很多人都听说过“乙肝三步曲”的说法。也就是说,乙肝大都按照:肝炎——肝硬化——肝癌3个阶段进行发展的。
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大约有1亿人口为乙肝病*携带者,占全球乙肝携带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每年大约有近30万人死于乙肝病*感染相关的肝硬化。
难道肝癌就是乙肝人群的必然宿命吗?
事实上,大家不必太过担忧,据统计,90%的乙肝是比较稳定的,只有10%的活动性肝炎,由于不治或误治,才会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而在乙肝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抗病*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复制,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和阻止肝硬化、肝癌发生。
年新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按照“强效低耐药”的原则,推荐慢乙肝患者一线抗病*药物为替诺福韦酯(TDF)、丙酚替诺福韦(TAF)和恩替卡韦(ETV)。
其中,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商品名:韦立得)只需不到TDF十分之一的药量就可以达到相当的抗病*效果。服用TAF后转氨酶复常率更高,又不会造成肾脏和骨骼损伤,且能降低癌症发生率。因此,TAF已成为慢乙肝治疗的首选药物推荐,且纳入国家医保名录。
可见,乙肝患者通过早期的积极治疗,多数可以避免肝癌的发生。
乙肝患者定期应做哪些检查?
除了常规的专科体格检查外,乙肝患者定期需要复查的项目包括:
①乙肝病*DNA:可以检测出患者身体中乙肝病*的含量以及病*复制的活跃程度。
②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筛查的一个重要指标,大约有6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指标会升高。
③超声:是肝脏部位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费用低,可重复操作,一旦通过超声发现肝脏存在团块等问题,可以及时通过增强CT或磁共振等进一步明确病情。
④乙肝三系/肝功能/血常规/肝纤维化谱等:协助综合评估病*对肝脏造成损伤的程度,协助指导抗病*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