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后以肝细胞变性和坏死为特征的一系列动态病理生理过程,病因包括肝*性药物损伤和胆汁淤积等。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中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的最重要的预测因子。近几十年来,肝活检仍是临床评估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本操作的固有缺陷,如不同操作者引起活检标本取样误差、手术费用昂贵、侵入性手术引起出血、胆瘘等并发症,这些问题导致病人耐受性差,操作重复性低。致使其作为肝纤维化参考标准的适用性问题受到质疑。与肝活检相比,各种血清学标志物结合体重指数(BMI)、年龄等临床参数逐渐成为一种无创、低成本、可重复的替代方法。这些标志物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病*性肝炎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主要用于检测显著纤维化(f≥2)或晚期纤维化(f≥3)。目前,广泛报道的多种标志物包括APR指数(APR)、增强肝纤维化(ELF)试验、纤维化指数(FIB4)或纤维蛋白试验等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