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不会痛不会痒,即使一点微小病变也不太容易被人察觉,可是生活中导致肝损伤的事不少,其中就包括喝酒。如果饮酒过度,超出肝脏的代谢范围,首先就会出现脂肪肝,如不忌酒,长时间积累还会导致“肝纤维化”,最终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身体两处发黑小心肝脏受损
一、脸色发黑
脸色是反映人体代谢的一面镜子。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器官,进入人体的有*成分几乎都要由肝脏来进行解*处理。很多情况下,肝脏代谢异常就会引起脸色发黑的症状。
由于肝脏供血不足,肝脏不能及时排*导致*素沉积。女性会出现长痘*褐斑的现象,而男性则会精力不济。
二、指甲发黑
指甲是观察人体健康的一个窗口,所以我们应当时常注意它的变化。
正常人的指甲,都是肉粉色的。表面光滑,没有竖纹。当指甲上出现了黑斑、发黑的状况,就有可能是血液循环除了问题,果肝脏代谢异常,出现肿瘤、或者受损,医院检查。
多做四件事,戒三个习惯,肝越来越好
一、多喝养肝茶
很多茶都有养肝、保肝功效,且养肝方法也多数不同
蒲公英主要的作用是保肝、清肝*,对慢性肝炎以及服药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肝损伤有不错的修复效果,能通过对肝脏的修复来恢复正常肝功能。且相对于蒲公英叶来说,蒲公英根更适合泡茶喝。
喝蒲公英根茶的时候,由于蒲公英性寒,所以最好将蒲公英根经过红茶工艺发酵。制成蒲公英根红茶,喝起来不寒不燥更健康!
此外,也可将蒲公英根与玉兰根混合,制成蒲公英玉兰根茶,可从两方面保肝!
玉兰根有很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其提取物可加速磷脂合成的胆碱存在,因而可加速细胞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二、补“蛋白质”
在补充蛋白质的时候要选择一些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例如鱼肉、豆腐、牛奶等。
这些食物就像是肝脏的维修工,可以起到修复肝脏,促进肝细胞的再生的作用。
正常人每天摄取的优质蛋白应该多于90克,对于肝功能受到损害以及减弱的人来说,适当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更有利于肝脏恢复健康,防止它进一步受到伤害。
三、多吃青菜
生活中,要注意少吃油腻食物,如长期大量吃肉,肝脏必然受不了,结果就是脂肪积累在肝细胞内,肝脏越来越“胖”,最后发展成脂肪肝。
多吃素食青菜,不仅有助人体健康,对于肝脏健康也十分有利,尤其是青色食物,对于保护肝脏,效果尤佳!
所以,平时饮食一定坚持多素少肉,减少油腻。
四、多敲肝胆经
经常敲击肝经、胆经可以助肝疏泄、清肝泻火,是不错的保健方法。
双脚与肩同宽,蹲马步,双手握空拳,从膝关节内上方开始,四拍,敲至腹股沟,然后转至胆经,从环跳穴开始,四拍,敲至膝关节外上方,慢慢收回。
五、戒酒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器官,我们喝进去的酒90%以上都要经过肝脏代谢,一旦摄入超量,酒精就会损害肝细胞,进而导致酒精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因此,无论何种酒都不要摄入超量,减少酗酒等行为。
六、戒熬夜
都说熬夜就是熬心血,这话一点不假,经常熬夜晚睡,很容易导致肝血不足!
中医上说“卧则血归于肝”,当我们躺着的时候,肝能得到血液滋养和休息,这是养肝血非常重要的一点。
七、戒生气
中医讲肝主疏泄,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大怒时,气机上逆而不顺,会严重影响肝的功能,是养生家最忌讳的情绪。因此,要尽量保持精神愉快,也可通过转移情绪来调节,远胜过药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来说,有没有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个非常值得
肝纤维化可以被简单地理解为肝损伤后「结疤」的过程。
肝纤维化的病因比较多,一般常见的有病*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素和药物等引起的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发生的早期、可逆阶段,肝脏储备功能尚未明显受损,而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展的结果。
肝纤维化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然而对肝脏的损害不容小觑:
?肝硬化。肝纤维化是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过程,每年我国肝硬化的死亡率高达万人。
?肝性脑病。肝纤维化不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门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甚至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肝功能衰竭。影响血液循环,加重肝细胞损伤,直至功能正常的肝细胞越来越少,最后导致肝功能衰竭。
?血管破裂。由于肝组织结构的破坏,形成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肿大、腹水和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有上消化道破裂出血的危险。
肝纤维化能逆转吗?
通过我们多年的研究发现,肝纤维化是一种可逆性较强的疾病。只要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措施,就能让肝纤维化患者病情不再发展甚至逆转。
阻断病势发展,治疗纤维化的手段应该从源头治疗,主要有三个环节:
首先消除病因,比如酒精性肝病要尽量戒酒,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药物性肝炎要停用损伤肝脏的药物;
其次是阻断肝纤维化路径,清除肝脏内淤积的*素,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激活已受损和缺陷免疫细胞;
最后是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脏代偿功能,逆转肝纤维化,达到患者长久健康。
专家提醒:经过科学、规范的治疗,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听从医嘱,在日常生活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劳累、禁酒等事项。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可进入官方咨询挂号平台,挂号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