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LiverInternational和JournalofViralHepatitis两部期刊接连发医院感染科与肝病研究中心谢青教授团队的两篇研究论文1,2,研究发现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GP73)在慢乙肝初治患者这一特定人群,其对肝纤维化诊断准确性与肝硬度检测接近,并明显优于现有的APRI和FIB-4评分。该项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资助。医院、常州市第三人民院和苏州市第五人民院共同完成。
目前,肝内存在显著性纤维化是进行慢性乙肝抗病*治疗的明确指征,长期的抗病*治疗可以及时控制病*复制,延缓甚至逆转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减少肝硬化及相关失代偿事件的发生风险。肝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评估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但其有创性限制了实际临床应用,无创诊断应运而生。然而既往的肝纤维化无创方法,无论是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肝硬度检测,还是基于血清标志物的评分系统,如APRI和FIB-4评分,它们在诊断显著性纤维化方面均有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准确性不足。
谢青教授带领团队在肝纤维化无创诊断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积累和探索,于“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攻关期间建立了长达10年的肝穿组织、血样库,基于大型生物样本库,先后提出了血清标志物N-glycan等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组织病变中的诊断作用。
本系列研究针对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GP73)在慢乙肝初治患者这一特定人群,详细评估其在显著性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GP73的诊断准确性与肝硬度检测接近,明显优于现有的APRI和FIB-4评分(见图1)。重要的是,其准确性并没有受到诸如e抗原状态、HBV病*载量以及其他的2型糖尿病、肥胖、肝内脂肪变性等影响。这一优点恰可弥补肝硬度检测受肥胖、代谢、炎症等因素等方面影响的不足。
图1.GP73及其他标志物在诊断显著性纤维化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该研究基于“1+12”的理念,通过两种方法学的优势互补,评估了例初治慢性乙肝患者,提出“GP73-LS诊断模式”(见图2),并进一步在例独立的患者中进行了验证。该诊断模式以GP73(62ng/mL)和肝硬度(8.5kpa)为特定阈值,联合GPng/mL和LS8.5kPa排除显著性肝纤维化的准确度为81.7%,联合GP73≥63ng/mL和LS≥8.5kPa预测显著性肝纤维化的准确度为93.3%。并基于此绘制了适用于慢乙肝初治患者的抗病*前纤维化程度评估的临床操作路径,该路径可帮助超过60%以上的慢乙肝患者避免肝组织活检来进行纤维化评估。
图2.“GP73-LS诊断模式”的临床路径
医院的著名肝脏专家、EASL现任副秘书长FrankTacke在Liverinternational杂志同期刊登了针对本研究的述评文章3,他指出:“谢青教授等提出的GP73-LS诊断模式是对于EASL指南推荐的‘联合两种不同方法学手段可提高纤维化诊断准确率’的有力论证。GP73-LS模式适合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评估,GP73的检测在目前现有评估指标之外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原文链接:
1.CaoZ,LiZ,WangH,etal.AlgorithmofGolgiProtein73andLiverStiffnessAccuratelyDiagnosesSignificantFibrosisinChronicHBVInfection.LiverInt.Nov;37(11):-.
2.CaoZ,LiZ,WangY,etal.AssessmentofSerumGolgiProtein73asaBiomarkerfortheDiagnosisofSignificantFibrosisinPatientswithChronicHBVInfection.JViralHepat.Nov;24Suppl1:57-65.
3.WeiskirchenR,TackeF.CombiningGP73withLiverStiffnessMeasurements:AProof-of-conceptforNon-invasiveFibrosisAssessmentinAntiviral-na?veHBVPatients.LiverInt.Nov;37(11):-.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