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HB血清HBeAg是病*复制的敏感指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相较于HBeAg阳性者,HBeAg阴性CHB更多反复活动,病理炎症分级较低,而纤维化分期高于前者,同时肝脏功能损害和肝纤维化指标总体上均高于阳性患者,因此,及早诊断治疗HBeAg阴性CHB肝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常规西医抗病*治疗,起效快,但容易均存在耐药性。中医认为,病机为湿热郁结、肝脾肾损伤,主要诱因为血瘀,湿热瘀*为持续影响因素,正气亏虚是内因和转归,肝络瘀阻是病理基础,肝肾阴虚及肝肾损伤是本病结局。故治疗遵循益气健脾、补血养肝、活血化瘀原则。活血软坚扶正方主要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在补脾的同时加强疏肝散郁[5]。故将抗病*治疗和活血软坚扶正方联合治疗理论上能够体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作用。浙江医院感染科李月翠等医生就我院感染科收治的80例HBeAg阴性CHB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对气虚血瘀证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0
16.56±1.23
8.81±0.61*
对照组
40
16.63±1.16
12.18±0.75*
t值
0.
22.
P值
0.
0.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23(57.50)
14(35.00)
3(7.50)
37(92.50)
对照组
40
12(30.00)
17(42.50)
11(27.50)
29(72.50)
χ2值
5.
P值
0.
治疗前,两组HA、LN、PⅢP、C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LN、PⅢP、CⅣ水平均降低,观察组HA、PⅢ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s,μg/L)
组别
n
时间
HA
LN
PⅢP
CⅣ
观察组
40
治疗前
.77±76.65
.27±39.68
.93±49.05
.93±45.39
对照组
40
治疗前
.30±81.26
.63±38.99
.07±44.42
.17±51.77
t值
0.
0.
0.
0.
P值
0.
0.
0.
0.
观察组
40
治疗后
92.60±29.35*
.52±29.65*
.27±27.35*
95.83±33.31*
对照组
40
治疗后
.60±33.90*
.50±28.72*
.03±33.27*
.20±33.73*
t值
2.
1.
4.
1.
P值
0.
0.
0.
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参考来源:李月翠,胡伟跃,徐象威,等.活血软坚扶正方联合抗病*治疗气虚血瘀证型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59(6):23-2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