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医学与养生”免费订阅
随着近期备受瞩目的年《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正式发布,“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说法正式被列入权威指南中。是否意味着有肝炎的人,一定会按照这个“固定路径”发展成肝癌呢?当然不。虽然肝细胞炎症—肝硬化—肝细胞癌是肝癌发生的重要演变过程,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临床医学对肝癌发病机制的理论探讨,并非是对肝炎患者签发的“肝癌判别书”。重视肝炎和肝硬化,
有可能避免肝癌发生
在《中国抗癌协会原发性肝癌患者指南》中,慢性肝炎被描述为病*和其他致病因素与人体免疫细胞在肝脏内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是肝脏组织反复发生炎症,直至坏死。对于这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早结束这场“战争”,并长期实现肝脏内的“和平”。那么如何结束战争呢?大多数的慢性肝炎是由病*引起的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对于病*性肝炎,我们要想结束“战争”,自然是进行抗病*治疗。好消息就是,随着安全有效的抗病*药物被广泛应用,95%以上的丙型肝炎病*(HCV)可以被根除,80%~90%的乙型肝炎病*(HBV)可得到有效抑制。因此,即便是乙肝病*和丙肝病*感染的患者,只要接受科学规范的抗病*治疗,是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战争”的加剧,甚至保持长期的“和平”,最终阻断“三部曲”中的第一步,从而与肝癌“终身无缘”。对于第一部曲,我们可以进行抗病*治疗,那么对于已经是第二部曲,也就是已经发生“肝硬化”的患者,是否能“化险为夷”呢?答案是很有可能。我们先来看看,肝硬化是如何形成的。大致过程是,因为慢性肝炎得不到控制,肝脏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会长出一些“瘢痕”。这些“瘢痕”没有肝细胞的功能,但却使肝脏变得伤痕累累,原来完整的肝脏结构被破坏。肝脏纤维化和硬化的病理状态是逐步形成的,一部分患者会进一步恶变为肝癌。正如上文所说,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是肝细胞癌发生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我国85%~95%的肝细胞癌患者都伴肝硬化。但需要指出的是,慢性HBV相关肝硬化患者肝癌年发生率为3%~6%,而HCV肝硬化年肝癌发生率为2%~4%。从上述数据可以大致得知,肝硬化每年发展为肝癌的概率不足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从肝硬化发展到肝癌的道路上,仍存在很大的转机。其中重要的转机之一就是,HBV和(或)HCV相关肝硬化患者,在抗病*治疗后获得持续病*学应答(SVR),其发生肝癌的风险显著降低。(SVR:是指停药后,患者的血清HBVDNA下降至PCR法测不出的水平,通俗来讲就是病*被消灭,治疗效果很好)其他肝病引起的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的概率也不高。一个由多病因组成的例肝硬化患者随访10年的队列研究显示,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10年累积肝细胞癌发病率分别为16.3%和4.6%。肝癌发生的真正本质
所谓的“三部曲”只是医学对肝癌发病机制的理想化描述,事实上,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病变、多信号通路的癌变过程。大多数肝癌患者,遵循着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硬化增生结节、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早早期肝癌、早期肝癌、进展期肝癌的过程。掐指一算,这个漫长的过程竟然有8个之多,可谓是“危机重重”,但重重危机中,却也让我们“机遇多多”。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们常常会感到恐慌。但针对肝癌发病机制如此清晰的发展过程,我们应该冷静合理地看待肝炎,并抓住其中蕴藏的机遇,最终避免肝癌的发生。如何避免肝癌的发生?
肝炎虽然不一定都发展成肝癌,但前提是抓住“三部曲”中的机遇,也就是高度重视科学预防,建议肝炎患者做到以下预防措施:1.接种疫苗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进行相关抗体检测。2.抗病*治疗对于乙型或丙型病*性肝炎患者,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肝炎病*。减少相关肝损伤,从而阻止其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3.健康饮食注意减少食物储存时间,加强食品的干燥。
避免厨房竹木餐具的霉变,减少*曲霉*素的产生及接触。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吸烟饮酒。
维持健康体重,BMI(体重指数)保持在18.5~24的正常范围。
提倡以蔬菜为基础的膳食模式,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避免接触致癌化学物质。
4.早期筛查尽早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肝癌高危人群更应该注意早期筛查,一般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清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化验检查,及肝脏B超检查。肝癌“三部曲”,是癌魔向我们人类吹响的战斗序曲,但我们只要做到科学预防,就能实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最终令所谓的“三部曲”停留在第一步,甚至化为“绝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