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慢性乙肝可防可控可治,未来根治可以期
TUhjnbcbe - 2021/2/10 16:06:00

很多肝友在接受肝硬度扫描后被告知有中度甚至重度肝纤维化,他们往往很震惊,平时没有什么感觉啊,怎么就一只脚迈进肝硬化的门槛了呢?

要知道,肝纤维化虽然可以有疲倦乏力、肝区不适或腹胀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等症状,但反应并不严重,也无特异性。其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病理、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肝组织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可判断肝纤维的程度与性质,判断其预后发展等,目前超声引导下的肝组织活检(肝穿)安全简便,是评估肝纤维化的重要手段。

“可防”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采取规范乙肝母婴阻断技术(妊娠中晚期孕妇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药物使用、产后乙肝疫苗和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感染者的下一代基本可以免除慢性乙肝感染(阻断成功率超过99%),做好母婴阻断是从地球上消灭慢性乙肝流行的根本举措。

“可控”

重点在患者的定期随访管理、风险评估、健康教育和非药物干预预防。慢性乙肝感染者少数可能会进展到肝硬化和肝癌,但大部分即便不接受任何医疗干预也可以安度此生。困难在于乙肝病情变化往往缺乏可靠的临床症状和具体的疾病风险评估,需要医生通过现有医疗检测手段的系统观察,以及必要的干预。实现“乙肝可控”的最大问题是慢性乙肝防治过程中的“保持医患稳定关系”,没有长期医患关系使慢性乙肝患者规范随访管理和合理治疗技术得不到落实。

“可治”

重点是药物治疗决策的个体化合理性。防止肝炎持续活动、防止肝纤维化进展到肝硬化、促进早期肝硬化的逆转、延缓肝硬化的持续进展到晚期肝硬化、晚期肝硬化并发症的合理综合防控、原发性肝癌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都涉及一场需要整体规划药物干预和医疗经费投入的逐级风险控制的防御战。干预得越早,预期结果越好。

“可根治”

重点是信心。即便不进行任何医疗干预,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年有0.3%的表面抗原自然转阴率,一生中有20%-25%的患者表面抗原自然转阴。在目前医疗干预条件下,在3-5年有效抗病*治疗策略下,可以观察到3%-8%的患者取得表面抗原转阴。随着人工智能科技革命的进展和对乙肝治疗药物的开发速度升级,乙肝根治性药物可以期待。

肝纤维化如果持续存在,肝细胞外基质会累积的越来越厚,导致肝脏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最终形成肝硬化,并引起肝功能减退、衰竭与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进展到晚期常出现大量腹水以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由于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能力和死亡的中间过程,积极防治肝纤维化,尤其是逆转高度肝纤维化,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脏损伤,均需积极警惕肝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积极防治原发疾病,病*性肝炎的患者应抗病*,酒精性肝病患者应戒酒,脂肪肝患者应运动、调整饮食结构……以慢乙肝为例,各种口服抗病*药物都有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有效抗病*治疗能够降低肝硬度数值,甚至组织学上逆转肝硬化!

总之,慢性肝病患者应遵医嘱积极病因治疗,控制炎症、纤维化的进展,同时,针对明显的、活动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应积极保肝、抗肝纤维化治疗。忽视它,肝纤维化就是洪水猛兽,重视它,肝纤维化就能控制、能逆转!因此,广大肝友对肝纤维化应保持乐观,要心理上轻视它,行动上重视它!积极应对,明天会更好!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年12月在中国正式上市,目前临床上未见耐药,乙肝患者的福音

得了乙肝真的不能活过六十岁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乙肝可防可控可治,未来根治可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