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好文百里挑一#
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朋友聚会时,都会互相提醒,少吃点,多运动,大家普遍认为,只要不发胖,就会远离糖尿病。而且,如果不幸进入肥胖和糖尿病前期的队列,抓紧减肥,就能逆转病情。那么,问题来了,有些人,体重没超标,为何也会得糖尿病?胖糖人与瘦糖人,有何差别?瘦人得了糖尿病,还需要减低体重吗?咱们现在就为大家解疑释惑。
最近,美国糖尿病协会举办了第82届科学会议,在会议期间公布了1个里程碑式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脂肪阈值是真实的存在,逆转糖尿病,不受身体质量指数BMI的限制。这个结论的基础,来自于学术界对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因素的共识。因为,肝脏脂肪含量过高、肝脏甘油三酯输出增加、胰腺内脂肪含量过高、胰腺β细胞功能抑制等4项因素,是促成糖尿病发生的关键原因。控制这几个因素,就能缓解2型糖尿病的病情,而减肥可以帮助实现这几项要素的逆转。
体重控制达标的瘦人,之所以会得糖尿病,主要影响因素是脂肪肝。典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多数是超重或肥胖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但是,约8%至19%的NAFLD患者,体重处于正常范围,这些人称为leanNAFLD,瘦人脂肪肝患者,而且,也会发生胰岛素抵抗,并且增加代谢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年8月,韩国学者曾在《欧洲内分泌学杂志》上发表过1篇论文。研究表明,在50岁以下的人群中,leanNAFLD与糖尿病风险的相关性更为明显。身体质量指数BMI在18.5至22.9的瘦人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肝脏纤维化程度越高,相关性越强。一句话,如果肝不好,就会招来糖尿病,而且,瘦人得了脂肪肝,再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
科学家的研究告诉咱们,得不得糖尿病,关键的影响因素不是体重,而是内脏。如果只是看上去不胖,上秤量体重,也在达标范围,但是,肝脏和胰腺中的脂肪含量较高,仍然难逃糖尿病的魔爪。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研究发现,BMI低于每平方米27公斤的糖尿病患者,肝脏的脂肪含量,是健康对照人群的2.5倍。而且,无论体重是多少,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沉积情况,都是类似的。身宽体胖,不是重点,肝肥胰肥,才是祸根。
大家知道,肥胖的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需要将减重等生活方式管理,视为逆转病情的重要措施。那么,体重没有超标的人,怎么办?还需要减重吗?研究表明,不论体重是多少,只要减轻体重,多余的脂肪逐渐减少,就有可能实现糖尿病的逆转。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研究者认为,1个人的个化体脂肪阈值是关键,如果出现肝脏或胰腺的脂肪增加,就表明脂肪量超出了阈值,需要继续减重。研究表明,将体重降低10%,可以减少内脏脂肪沉积,实现糖尿病逆转。
最近10年以来,脂肪阈值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