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银河补习班口碑两极有人从头哭到尾,有 [复制链接]

1#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2日讯(记者邱晨)在充斥着动画片的暑期档,由*、俞白眉联合执导的电影《银河补习班》曾被外界寄予厚望。该片上映5天票房过了4亿,虽然表现不及预期,但还算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而该片在口碑上的两极分化却更加引人注意:影片聚焦教育与父爱的主题,看哭了不少观众,力荐该片的家长更是不在少数;同时,电影中对应试教育的批判也被部分影评人和网友批评太浮于表面,部分桥段由于过于煽情而饱受诟病,更有观众直指该片是“一碗可怕的空想主义*鸡汤”。

有观众“从头哭到尾”:生活中需要一个像马皓文这样的父亲

此前,*和俞白眉合作的《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两部影片票房都超过了6亿,但影片评价并不高,让“*+俞白眉=烂片”这一印象在不少观众的心中扎下了根。

此次亮相的《银河补习班》是两人联合导演的第三部作品。可喜的是,这次他们并没有选择“一条路走到黑”,而是摈弃了以往的烂俗喜剧路线。影片通过马皓文和马飞这一对父子长达30年的成长经历探讨教育问题,也致敬伟大的父爱。

客观来讲,《银河补习班》在题材上的拓宽确实值得尊敬。纵观全片,看得出两位导演在创作上非常努力,电影中对应试教育弊端的抨击,对父爱浓墨重彩的描写,都能够引发观众们的共鸣。此前,影片在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举行提前试映,就看哭了不少现场观众,个别家长观众在交流环节直言“从头哭到尾”,并给亲临现场的*和俞白眉两位导演点赞。

确实,电影对于父子关系的呈现和挖掘,表现得可圈可点:在当下社会家庭中,往往是母亲承担更多教育责任的大环境下,电影用教育作为切口来展现无私的父爱,打动了不少观众,片中马皓文那句“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的台词,更是成为全片泪点所在。有观众评价,“马皓文是一个天生的父亲,其实也是一个伟大的男人。父亲是男人诸多任务之中最重的一个担子,因为这个使命的背后是家庭,是无数次隐忍之后还能掏出的全部爱”。更有不少女性观众直言,生活中就需要一个像马皓文这样的父亲。

有人说它是“*鸡汤”:对教育的反思浮于表面假装深刻

虽然*和俞白眉这次真的很努力,但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买账。截至长江日报记者发稿时,《银河补习班》的豆瓣评分仅有6.2分,人次的评价中,有39%的人只给予该片3星评价(5星满分)——电影品质刚刚过及格线,是普通观众评论中最主流的声音。

“它好像对中国的教育制度发动了一次凶猛的冲锋,但只是逡巡在周边口号嘹亮的一次佯攻。它既没有指出教育问题的实质,也没有提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只能靠‘故事会’和‘知音’为蓝本的鸡汤,自饮自醉。它的深刻只是‘心灵鸡汤’式的假装深刻。”对于这部电影的缺陷,《看电影》杂志主编、影评人阿郎直指问题所在。“在表现手段上,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地拂掠而过,不能对那段历史作出纵深的反思,就是影片时间跨度再长,也不等于宏大。”

除了部分影评人,也有网友对这部电影表示不满:“只看到反对应试教育的偏激态度,却感受不到父亲的教育有任何优秀之处,嘴上说着开阔思维、认识世界,执行下来就是游山玩水,躺草地上闻花香?然后就年级前十了?儿子怕不是爱因斯坦再世。”网友“掉线”则认为,整部电影都散发着“读书无用论”的氛围,“一碗可怕的空想主义*鸡汤,要是有家长真信了这一套,我为他们的孩子默哀三秒”。

此外,网友们还认为,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存在硬伤。比如电影把马皓文之外的大部分角色,都塑造的形象很坏,尤其是教导主任毫无人性光辉,以此来衬托马皓文的伟大,过于脸谱化。而片中大桥垮塌,洪水中孩子自救的桥段,又显得过于魔幻,拉低了影片的整体品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