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定期筛查可有效阻断慢性HBV感 [复制链接]

1#
筛查手段                                          1肝纤维化                    

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检查,如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代谢成分,即通常所说的肝纤4项,有助于反应肝脏炎症及纤维化,但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纤维化具体分期无直接指导意义。

影像学检查方面,如B超、CT和(或)MRI等并不能对肝纤维化程度作出准确判断,但量化或半定量化标准观察肝脏体积、肝脏表面的形态、肝包膜厚度、肝实质、肝内血管和胆管、脾脏和脾静脉以及胆囊等指标的改变,可对纤维化的诊断评估病变的活动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的最重要依据,目前仍然作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诊断的金标准。而基于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的Fibroscan能够通过检测肝脏硬度值来判断肝纤维化,其诊断效能远远优于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临床,并已初步形成专家意见。

                      2肝硬化                    

肝硬化出现*疸、腹水等失代偿表现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肝硬化早期,因缺乏特征性症状,且临床症状与病理改变常不一致,因而诊断通常十分困难,需结合病史、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判断。胃镜检查一旦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排除肝外阻塞,肝硬化诊断基本确定。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组织假小叶形成是最直接、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3原发性肝细胞癌                    

目前地区指南仍只推荐B超作为HCC的筛查手段。B超在有经验医师操作下,其灵敏度为65%~80%,特异性约90%。但必须指出的是,B超筛查涉及到仪器品质与执行医师业务水平,因而欧洲肝脏病研究学会提出必须由“有经验医师”执行,而日本业界提出该筛查手段应在具有一定资质的医学中心进行,这在我国执行仍存在困难。另外,必须指出B超在诊断病灶直径小于1cm的HCC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其在早期HCC诊断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是筛查方法的一个短板。

CT或MRI对于病灶小于1cm的HCC诊断灵敏度高,日本学者建议临床中每6~12个月进行一次检测,但也存在价格昂贵的问题,尚需大样本多中心临床成本-效益分析研究,为以后的国家层面决策打下基础。血管造影的诊断地位尚不明确,且造影剂价格昂贵,该方法应用于筛查并不现实。

关于HCC生物标志物应用研究是寄希望在一定的成本-效益比基础上,合理安排联合应用检验HCC生物学标志物,这方面的研究仍存有巨大的空白。

来源:《肝博士》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