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隐去具体经济增速目标,但是仍有要求与期待。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显著冲击,特别是考虑到海外疫情已经呈现大流行态势,疫情的后续发展与蔓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十分深远。为了科学制定年度发展目标,决策层隐去了本年度经济增长的数字具体目标。从稳就业、保民生角度提出了以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同比增长3.5%左右、调查失业率控制线为6%的一系列经济发展目标。我们认为,这些指标的背后,其实至少可以说反映了决策层对于今年经济工作的要求与期待。从就业目标推算的经济增长预期应该在4%左右。
我们认为本年度财*目标属于预期之内但并未用尽所有财*扩张空间全力进行财*刺激,而是服务于“六保、六稳”属于托底之策。主要考虑我们推测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经济在3-4月份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已经有了起色,当前压力虽大,但是一些乐观迹象已经出现,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二是财*在当前形势下收支矛盾越发凸显。因此,财*空间适度留有余裕,对后续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有重大意义。况且,财*更多还是注重管控公共风险,而不是仅仅作为逆周期调节的工具。
在历经多次降息降准后,目前中小银行的准备金率为9.5%大型银行机构为12.5%;贷款的新利率锚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利率为2.95%,而LPR利率仍有3.85%,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工具仍有较大空间实施货币宽松行动,以为经济的平稳运行乃至财*的下一步积极扩张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条件。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所谓货币*策3.0还是现代货币理论探讨的财*赤字货币化以及央行在国债一级市场直接消化新增*府债券,均基于央行传统的降息空间已经耗尽,*策利率已经降至零利率下限,利率工具用无可用的前提下所进行的*策探讨。显然,当前我国货币*策实践的现实情况尚无直接实施财*赤字货币化操作的必要。
本年度决策层要求广义货币(M2)与社融增速要显著高于去年,通胀预期目标也显著提高,货币*策进一步宽松空间已经打开。回顾年情况可知,M2与社融增速实际上分别达到了8.7%与10.7%,应该来说与年初两会时确定的与名义经济增长大致匹配的目标是一致的,实践中总体上去年的货币金融条件还是比较适宜的。但是今年,在名义经济增速显著走低的背景下,我们提出要令货币与社融增速显著高于去年,与之对应提升一般物价通胀目标预期至3.5%(而我们预计CPI全年同比增速应不超过3%),为货币*策的宽松进一步打开了空间。推动利率持续下行的要求,预计将促使央行继续降息降准,这个趋势可能贯穿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