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认定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肝硬化可行性根据 [复制链接]

1#

肝硬化指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刺激肝脏而造成的肝弥漫性损伤,肝硬化进展至一定程度、超出肝脏代偿能力时称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原位肝移植(OLT)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等终末期肝病的理想治疗方法,但由于肝脏供体紧缺、费用高、免疫排斥反应高等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术为肝硬化患者带来了希望,但BMSCs在骨髓中含量极少且归巢能力有限,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采用中医药招募内源性干细胞的动员方案可促进BMSCs归巢肝脏,对充分发挥中医药维持或改善机体正常再生修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医院肝医院脾胃肝病区年5月—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例,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

A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

B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1次BMSCs移植术并于术后给予长期抗病*治疗1年。

C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治疗。

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有五项指标分别为:中医证候评分、肝功能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并记录患者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临床疗效

治疗期间A组2例患者脱落,B组1例患者脱落,最终A组、B组分别纳入38、39例患者。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59,P=0.);C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u=11.43,P=0.)、B组(u=4.92,P=0.)。

表1

1、主要中医证候评分

三组患者治疗前胁痛、纳差、神疲乏力、*疸评分比较,C组患者治疗后胁痛、纳差、神疲乏力、*疸评分低于A组、B组。

表2

2、肝功能指标及PT

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和B组,且患者治疗后胁痛、纳差、神疲乏力、*疸评分及血清ALT、AST、TBiL水平低于A组、B组,PT短于A组、B组,表明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有利于为受损的肝细胞创造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内环境,促使干细胞在肝脏归巢、分化。

表3

3、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2、IL-12水平低于A组和B组,而血清IFN-γ、IL-10水平高于A组和B组,表明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减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炎性反应,对促炎/抗炎因子及Th1/Th2失衡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表4

4、体液及细胞免疫指标

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gA、IgM水平和CD3+、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A组、B组,血清IgG、IgE水平和CD8+细胞分数低于A组、B组,表明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免疫功能。

表5

5、氧化应激反应指标

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GSH-Px水平高于A组和B组,而血清MDA水平低于A组和B组,表明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减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表6

患者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腹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1例;

B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肝性脑病1例、腹腔积液1例;

C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

炎性因子在肝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HBV等病*持续感染过程中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紊乱会引起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而促炎/抗炎因子及Th1/Th2的动态平衡在肝纤维化、肝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2、IL-10、IL-12均为白介素家族成员,其中IL-2、IL-12是促炎性因子,可加剧肝纤维化进程;IL-10是一种抗炎因子,可通过促进T辅助细胞增殖而抑制促炎性因子的过度表达并减轻炎性反应所致肝损伤。

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BMSCs移植术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经历了一个冬天过后,尤其是春节后,不少人体检发现,血糖高了,血脂高了,肝脏弹性成像检查——肝脂肪值高了,一测体重,一个节日重了四五斤,原来是吃出了脂肪肝。如今,脂肪肝检出率一路飙升,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应对?本期名家访谈,我们医院内分泌科(脂肪肝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冯艳红。

冯艳红:主任医师,医院脂肪肝诊疗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肝病内科临床诊疗和教学工作,熟悉各种肝病的诊断治疗,如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以及免疫性肝病等,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硬化各种并发症预防与治疗经验丰富。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获相关奖项,南京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小心,肝脏比身体更怕“胖”

说起脂肪肝,也算得上是当今一种“时髦”病,全球每个成年人中就有20~30例脂肪肝患者,在肥胖症患者中,这一比例高达60%~90%。冯主任介绍,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3%~4%,若肝内脂肪含量超过5%即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脂肪肝目前已取代慢性病*性肝病,成为中国第一大肝脏疾病。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多朋友都有体检被告知脂肪肝的经历。但是多数人认为,脂肪肝没什么症状,也没什么痛苦且病情稳定、发展缓慢,不需要太把它当回事儿,也不用认真治疗。殊不知,你的肝脏可比你的身材更怕“胖”哦,从脂肪肝到肝癌仅仅需要四步!从单纯性脂肪肝,至脂肪性肝炎,到肝纤维化,再到肝硬化,直至肝癌。另外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失调,会引发和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的约占50%,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脂肪肝还常伴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症,引发心血管、脑血管动脉硬化导致心梗、脑梗。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肠道、胰腺以及妇科肿瘤发病率较高。冯主任介绍,门诊曾接诊一位90后,23岁,身高cm,体重90Kg,医院就诊,腹部彩超提示脂肪肝。上腹部核磁(脂肪定量):三个目标区域均达重度脂肪肝。吴某虽然只有23岁,但已到脂肪性肝炎的程度。专家喊你这样甩掉脂肪肝

吴先生对于自己这么年轻,就有严重的脂肪肝,表示很紧张,不过好在他很重视自己的肝脏健康问题,同时表示愿意配合临床的治疗,并做好随诊检查。

冯艳红对吴某提出了诊疗计划:饮食控制,适当活动,减轻体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保肝治疗。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三师共管”,即肝科医师,内分泌科医师,营养师共同管理患者。经过半个月的药物治疗,吴某肝功能恢复正常;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吴先生3个月体重减轻20斤。

冯主任介绍,治疗脂肪肝的首要目标为减肥和改善胰岛素抵抗,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轻体重和减少腰围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及其并发症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适当控制膳食热量摄入,建议每天减少~0kcal热量;调整膳食结构,建议适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衡膳食,增加全谷类食物及膳食纤维摄入;一日三餐定时适量,严格控制晚餐的热量和晚餐后进食行为。增加运动量。

例如:每天坚持中等量有氧运动30分钟,每周5次,或每天高强度有氧运动20分钟,每周3次,同时做8~10组阻抗训练,每周2次。1年内减重3%~5%可以改善和逆转单纯性脂肪肝,体重下降7%~10%能显著降低血清氨基酸转移酶水平,但是体重下降10%以上并维持1年才能逆转肝纤维化。

预防脂肪肝,管住嘴迈开腿冯主任提醒,预防脂肪肝要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抓起:饮食上需要注意:①吃吃喝喝可以有,但是要吃得科学健康。进食多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荤素均衡膳食,多吃蔬菜水果。脂肪、蛋白、碳水化合物要适量,米面吃多了也长脂肪。②一天进食10个以上花色品种的食物,可以多姿多彩。如白的面米、绿的青菜、紫色包菜、红的西红柿、*色的辣椒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食物。③甜饮料尽量少喝,一些人喝不进去白开水,饮料不离手,糖分过多。④尽量减少进食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常见的如奶油蛋糕上的奶油、饼干、薯条、代可可脂巧克力、乳饮料、奶茶等。⑤常言道:无酒不成席,酒是友情的粘合剂,但不要贪杯,很易造成脂肪肝!⑥补充矿物质也很重要,因此要适量吃些干果坚果。⑦每日要多喝水,最好ml。

此外,还可以从运动上预防脂肪肝,运动量中度即可。可以慢跑、快走、跳舞、打拳、舞剑、舞扇等。最好做的是走路,但不能走太慢,要达到心率加快10-20次/分钟。如果比较肥胖、体重大,膝关节易受压损害,登山爬楼梯快走都困难,就多做上肢运动,哑铃、单杠、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都可以。

文字:魏林玲岳枝戚在兵

编辑:钱鸣

推荐阅读

1、厉害了!南京人身边的这4家医院进入”医院排行榜“全国百强2、从疲劳到猝死只有5步!15个“必须休息”信号,你占了几个?3、远离口腔癌戒掉这些坏习惯如果你想更方便的找到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步骤很简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