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宇宙化石燃料即将耗尽,人类会走向灭亡吗科 [复制链接]

1#

引言

年,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组织发表了一篇关于人类未来的悲观文章,标题为《增长的极限》(TheLimitstoGrowth)。在他们众多关于灾难迫在眉睫的断言中,有一个预言是,世界上的化石燃料将在几十年内耗尽。当时的人们惊慌失措,油价飙升,替代能源研究一时成为风尚。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化石燃料即将耗尽。人们又开始沾沾自喜。然而不幸的是,即使用简单的算术也能算出,有限的资源会以持续递减的有限速度被耗尽。能源危机迟早会降临,地球人口也不可能无限地增长。

一些人相信,下一次能源危机和人口过剩危机将彻底摧毁人类。但在我看来,我们没必要将化石燃料的耗尽和人类的灭亡相提并论。我们周围就有巨大的能量来源,重点是我们是否有意志和聪明才智去驾驭它们。太阳的能量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抑制人口增长,以避免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这需要借助社会、经济和政治手段,而不仅仅是科学手段。如果我们能够突破化石燃料消耗所造成的能源瓶颈,能够稳定世界人口增长并防止毁灭性的冲突的发生,能够限制地球的生态破坏,能够控制小行星撞击地球,那么我相信,人类将走向繁荣,没有明显的自然规律会限制人类的寿命。

我已经解释了在人类无法想象的漫长时间里,宇宙的结构将如何改变,而宇宙的消亡将是缓慢的物理过程发展的结果。人类存在的历史最多有万年(这取决于对人类的定义),而人类文明只存在了几千年。如果人口数量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在未来二三十亿年内,地球仍然会是适宜居住的地方,时间之久,难以想象,非常接近无限。然而,与发生在天文学和宇宙学意义上的总体变化所需要的巨大时间尺度相比,即使是10亿年也是微不足道的。在10亿个10亿年后,银河系的其他地方仍然会存在类似地球的栖息地,供人类居住。

我们可以想象人类后代的生活,他们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可供支配,发展太空探索和各种各样的奇妙技术。在地球被太阳烤焦之前,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离开地球,找到另一颗适宜居住的星球,然后再找到下一颗。通过向太空扩张,人口规模也可能膨胀。要知道我们在20世纪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并不是徒劳无功的,这是否令你感到安慰?

太阳系注定会走向灭亡,伯特兰·罗素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后果感到非常沮丧,对人类生存的徒劳感到痛苦。罗素清楚地认识到,人类的栖息地不可避免地会消亡,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滑稽可笑。这种信念无疑促成了他对无神论的推崇。如果知道黑洞的引力能比太阳强很多倍,而且在太阳系解体后还能持续数万亿年,他会不会感觉更好点儿呢?可能不会。重要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宇宙迟早会变得不适合居住。这种想法必然会让一些人觉得我们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已经讨论过,在遥远的未来,宇宙的环境会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它将不再稳定,不再友好。但我们不必因此陷入沙文主义或悲观主义。毫无疑问,在一个由稀薄的电子和正电子组成的宇宙中,人类会面临一段艰难的时期,但重要的问题肯定不是人类物种本身能否长生不老,而是我们的后代能否幸存下来。不过,即使他们幸存下来,也不太可能是今天意义上的人类。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而进化过程正在迅速地被人类活动改变。我们已经干涉了自然选择的运作,设计出新的变种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我们可能很快就能直接通过基因工程,设计出具有规定属性和生理特征的人类。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科技社会的短短几十年里。而在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后,科学技术会取得怎样的成就呢?

现在,人类已经能够离开地球,进入近太空探险。在今后的亿万年内,我们的后代将可以从地球扩展到更广阔的太阳系,然后再扩展到银河系内的其他恒星系。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误解,认为这类计划会耗费无限长的时间。事实并非如此。移民计划可能会通过行星之间的短途飞行不间断地进行下去:移民会离开地球,去往几光年以外合适的星球上,

如果他们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旅行,整个旅程将只需要几年时间。即使我们后代的飞行速度永远不会超过光速的1%,也只需要几个世纪就可以实现目标。新移民地的实际建立可能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完成,到那时,移民者的后代就可以考虑派遣移民远征队到更远的适宜居住的星球上去。然后过几百年,下一颗星球上的居民将会继续移民,以此类推。波利尼西亚人就是以这种方式殖民了太平洋中部的岛屿。

光穿过银河系只需要10万年的时间,如果以1%的光速旅行,那么穿越银河系需要万年。即使一路上有10万颗行星作为移民驿站,并且每颗移民行星都需要2个世纪才能建立起来,总共所需的时间也只不过是以1%的光速穿越银河系的时间的3倍。以天文学甚至地质学的标准来衡量,万年时间很短,太阳围绕银河系运行一周大约需要2亿年;地球上的生命存在的时间至少是这个时间的17倍。只有在二三十亿年后,老化的太阳才会严重地威胁到地球,所以在万年内,地球环境几乎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由此可推算出,我们的后代可以用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到科技社会所需时间的一小部分时间来移民银河系。

成为移民者的人类后代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我们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便可以推测出移民者可能会通过基因工程轻松地适应目标星球。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在恒星天苑四周围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并且发现它的大气中只有10%的氧气,那么移民者就可以通过基因改造,使自身拥有更多的红细胞。如果这颗新行星的表面引力更大,移民者就可以塑造更强健的骨架和更强壮的骨骼,等等。

即使要花几个世纪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段旅程,途中的能量供应也不成问题。人们可以将宇宙飞船建造成一个方舟,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态系统,用以满足许多代移民者的需求。或者,人们也可以选择在旅途中对移民者进行冷冻。而更合理的做法是,只派出一只小型飞船和一小队宇航员,同时让他们携带数以百万计的冷冻受精卵子,在到达目的地后对其进行“孵化”,即时“生育”一批人,这样就避免了长期运送大量成年人口带来的保障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们可以预测,无论是在外表上还是在心理上,这些移民者没有理由和当前的人类一样。如果人类可以借助基因工程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那么每次探险都可能涉及以特定目标为前提而设计的生命实体,这些实体具有适应特定环境的解剖学结构和心理素质。

移民者不必是通常定义的生命有机体。现在我们已经有希望可以将硅片微处理器植入人体。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带来有机部件和人工电子部件组成的混合体,它们同时具有生理功能和思考功能。比如,为人脑设计的“可插式”存储器,类似于现在可用于计算机的那些额外存储器。

科学家可能很快就会证明,用有机材料来进行计算比用固体材料更高效。现代科学技术可能会通过生物学方式“培育”计算机组件。数字计算机将更可能被神经网络取代。神经网络已经被用来代替数字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能并预测经济行为。使脑组织中生长有机神经网络可能比从头开始制造它们更有意义。构建有机和人工网络的共生混合体也是可行的。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生物与非生物、自然与人工、大脑与计算机之间的区别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目前,这种推测属于科幻小说的范畴。这些推测会成为科学事实吗?毕竟我们能想象到某些事情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会发生。我们可以将同样的原理应用于技术发展过程,就像应用于自然过程一样:只要时间足够长,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如果人类或其后代一直保持着充分的能动性(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那么技术的约束条件可能只有物理定律了。对于一代科学家来说,像“人类基因组计划”这样的挑战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如果有一百代、一千代或一百万代的科学家来从事这项工作,那么这项任务的完成就绝对不成问题了。

让我们乐观地设想,人类将来会生存下去,并继续朝着技术的极限发展。这对探索宇宙意味着什么呢?构建出为特定目标而设计的智能生命体将会开启这样一种可能性:派遣代理人进入迄今为止完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栖息地,以执行目前无法想象的任务。虽然这种代理人可能是人类发起的技术革命的最终产物,但它们本身并不是人类。

我们是否应该特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