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里的一个月时间,看完了一部大块头作品。这部书全套共十五册,显示在手机屏幕上足足有多页。想当年啃完《盗墓笔记》那百万字也不过是花了1个礼拜。话不多说,上图。
看玄幻的一般都比较喜欢大气,科幻其实与玄幻差不多少,只是玄幻多向人心内处,多返祖;科幻多求自然万般,多拓宇。但就地位而言,科幻文学则早已成为主流文学的一支,它的文学价值也受到文坛的认可。
说起科幻文,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就是刘慈欣了,不过笔者还没有看完过大刘的作品。前几年很火的时候翻了翻,看了一个开头就把笔者这种理科渣渣劝退了。还有点印象的是一个很优秀的女物理学家,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也很漂亮的,但是这么一个罕有的、美好的角色开头就被大刘拿来当噱头GG了,然后引出了物理学的崩溃啥的,这让笔者的YY小通道没有打开就over了。从那时起,就把它扔进收藏吃灰了,一直到现在。
我看的是《银河帝国》,其实主要精彩的集中在基地篇到机器人与帝国之间,后面的,比如繁星若尘啊、星空乱流啊、苍穹一粟啊,这三篇不看也没关系,作者的这几篇主要是写情节已经发展的大趋势下历史的转折瞬间,笔者对这三篇的忍耐值逐篇降低,苍穹一粟最后都直接跳过了。
整部作品逻辑相当严谨,有层次。从银河帝国一到七,提供的是关于人类最终发展趋势的蓝图。这一部分以哈里谢顿为核心人物,后继者在杰出者的带领下沿着谢顿计划解决面临的一个个时代难题。主要情节包括:1.建立心理史学;2两个基地的设置;3.第一基地延续谢顿计划,大力发展科技;4.强大的第一基地被异数屠戮;5.第一基地再次强大,并感到第二基地的巨大威胁性;6.盖娅行星的特殊存在;7.盖娅行星、第一基地、第二基地会晤;8.宇宙发展形态;9.议员决心寻求答案,寻找祖星;10.发现一切居然是机器人兜底的。
银河帝国八回溯久远的地球,时间更接近于如今的世界。写的是早期机器人的一些发展研究。有两条引线,一条是地球公众反对使用机器人,原因多是机器人抢工作之类的,这条引线中地球人对机器人极度反感,导致机器人被派往开展空间工作,自然而然就有一群喜欢使用机器人的人类不愿意放弃了,于是他们自称太空族,断绝与地球人的交往。第二条引线就是已经出现了可以以情绪定义伤害的机器人,为后面神通广大的吉斯卡好友与丹尼尔奥利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后面的九到十二形成了文章的另一个高潮,核心人物是嘉蒂雅。以一个不幸女性的种种遭遇为掩盖,刻画了后来呼风唤雨的机丹尼尔奥利瓦的成长史。主要情节如下:1.地球刑警侦破太空案(丹尼尔奥利瓦初登场);2.地球刑警再破杀夫案;3.地球刑警再破机器案;4.心灵机器人吉斯卡;5.机器人开始思考三大法则;6.地球第二次远征;7.太空族世界逐渐衰亡;8.太空族最后的尝试;9.地球变得具有放射性。这一部分有几条引线,索拉利的主动隔离为太空族留下了一丝血脉,为以后丹尼尔奥利瓦的永不死机提供了可能。地球变得具有放射性,解释了为何地球消失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吉斯卡的出现,完整了我对于丹尼尔的想象。
这部作品具有史诗色彩,堪称科幻史诗巨作。有几个特点吧。第一,作者用的词都是很巨大的,主人翁说的话也是有一种“银河就在我的手中”的豪迈感。第二,在前面几册中,几乎每一个小故事开头都有一个简短而严肃的评述,也可以算是引言,而这些话引自《银河百科全书》。相当于作者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书籍存在的时代,而作者自己则仿佛化身为历史学家,向他的学生——读者介绍1千年前乃至更加久远的重大历史事件。而这就有一个前提,书中的种种如今已经成为现实。这样子,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既在历史之外、又参与了历史的朦胧感,恍恍惚惚中一个帝国的车轮压了过去。第三,笔墨写到川陀时,作者总不吝自己的情感,总是要把之前写过的话再加在川陀之上,重复手法,让这部小说产生了史诗色彩。第四,哈里谢顿在创建心理史学之前的逃亡生涯,几乎算得上是一部妥妥的流浪汉小说,而且是衣食无忧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