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干细胞在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机制与挑战 [复制链接]

1#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和最主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物质存储、能量代谢、解*、免疫应答等重要生理功能。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肪肝、肝纤维化、肝过氧化损伤、肝药物损伤是多发的肝损伤疾病。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分化潜能。肝干细胞被分为肝源性干细胞和肝外来源的干细胞。在肝脏损伤治疗中,干细胞可以通过干细胞归巢、转分化、直接分化为肝细胞、旁分泌效应、免疫调节、分泌外泌体等机制修复肝脏损伤。

干细胞在各类肝损伤中的应用及潜在机制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引起术后早期肝功能不全或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是肝脏外科手术、休克、创伤和器官移植或急性大量失血常见的并发症。

学者认为炎症反应是引起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因素。骨髓、脐带、脂肪等多种不同来源的MSCs对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MSCs通过减少肝脏内的炎症水平降低肝细胞损伤,调控炎症反应参与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

酒精/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由酒精引起大量肝细胞坏死造成的肝功能损伤状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非酒精引起的,由“遗传环境代谢应激”导致的以脂质在肝内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肝病。

MSCs被证实可直接定向归巢至受损伤的肝脏组织,通过旁分泌效应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抑制肝实质细胞凋亡,为受损组织提供营养支持,诱导局部肝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通过改变微环境来刺激血管生成和肝组织再生。代谢通路调节、炎症反应调控、微环境再建是干细胞治疗肝炎的三种明确作用机制。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肝炎病*、酒精、免疫反应等致病因子持续损伤肝脏,导致肝细胞损伤、内皮屏障受损、炎症细胞和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及氧化应激和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导致肝纤维化的发生。

李等人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在对抗丙型肝炎病*时表现出有效的抗病*活性,其所释放的一系列miRNA如miR、miRa和miR等可以显著抑制丙型肝炎病*的RNA复制。成人肝干细胞的外泌体使肝脏细胞表面的纤维囊减少,肝组织结构软化,肝脏炎症及胶原沉积减轻,能有效改善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干细胞治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ESCs和iPSCs等都被证明可以通过自发或定向分化的方式向肝细胞分化,在预测人类药物性肝损伤方面表现出很高的准确性,为药物的*性模拟评估和临床试验提供了细胞学依据。相关临床研究见表1。

存在问题与展望

目前应用于肝损伤治疗的多为成体干细胞,且来源大多局限于MSCs和其来源的外泌体。其他来源的干细胞及其损伤修复的机制与应用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临床上干细胞的应用尚无统一的安全评价机制,其应用的流程规范和应用疗效的评估标准也有待完善。

综上所述,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广泛应用于多种肝损伤的治疗。干细胞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在肝病的临床治疗上,干细胞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掘与完善。

干细胞治疗与工程学、再生医学相关方法的结合,显示出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巨大潜力,是肝损伤的干细胞疗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