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探析69372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探析


摘 要 近年来,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尤其是三本类独立学院开始重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然而各大高校在物流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独立学院物流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现存问题的基础之上,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国论文


关键词 应用型独立学院 物流专业 实践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dkx.2015.08.011


An Exploration into How to Design Logistics


Practical Courses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Take 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O Xiaopeng


(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dependent colleges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logistic practice courses 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application-based logistic talents. Yet many more problems about how to design reasonable practice courses to adapt logistics development are in the air.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se questions and summarizes some constructive ideas looking forward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logistic practice courses offering.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independent college; logistics; practice curriculum design


0 引言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开始认识、接触并重视物流的作用。而且,由于我国物流管理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社会上对物流管理的应用性要求要高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着力培养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尤其是独立学院性质的二、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更是把培养物流管理应用技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以期与一本类院校重视培养研究型物流人才区别开来,迎合市场需求。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简称大工城市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于2003年3月,是东北首家按新机制、新模式设立的独立学院,是大连理工大学和企业合作创办的新型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成立第二年即2004年就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近年来,学院把培养目标定位于定位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也遵照学院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把培养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并从课程体系、学时分配、专业方向设置等多方面不断探索,以期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符合学院定位的物流高等人才。但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实践类课程设置和具体运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主要就大工城市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目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实践类课程设置给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以期对有类似困扰并设有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所启发。


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现状


(1)物流管理专业每学年都设置有实践类课程。自大工城市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立以来,每学年都有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实践类课程,比如大一设置的物流营销实践、大二设置的港口与海运实践,大三设置的与专业方向有关的实践,大四设置的基于所有物流专业理论课程的总结性实践等。这些实践类课程以不同的学时、学分体现在专业整体的课程体系中,而且与学生当时所学的或将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相匹配。


(2)实践类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呈增长趋势。近年来,随着学院“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定位,以及社会上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实践方面动手能力的重视,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上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实践类课程所占的学分和学时总体呈增长趋势。实践类课程的学分数及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例,由2004级的24学分、12.5%上升至2013级的35学分、20.2%。


(3)实践类课程多是基于某门主要物流理论课程设置的。虽然从整体上看,大一到大四学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对物流管理理论知识的需求度呈上升趋势,专业实践类课程所需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越来越多。但实践类课程更多的还是依据某门主要物流理论课程设置的,比如物流营销实践主要是依据市场营销这门课程设置的,而港口与海运实践主要是依据国际海上运输课程所设置的。 (4)实践类课程多是按照专业方向设置,并且上课人数较多。大工城市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两学年不分专业方向,所有学生所学的课程几乎完全一样,专业实践类课程也是面向所有学生,所有学生共同参加的。大三开始分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物流管理理论课程和对应的专业实践类课程,因此选学人数较多的专业方向,参与实践类课程的人数相应也较多。


1.2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虽然每年都有实践类课程,但多是基于某门主要物流理论课程设置的,缺乏系统性。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应该具有系统性,但大多高校设置的实践类课程更多是基于某门物流理论课程设置的,缺乏系统性。比如大工城市学院在大三学年的一个专业实践就主要是基于物流中心设施与规划这门课程而设的。这种实践类课程的设置虽然有与物流理论知识高度相关的优势,但由于缺乏系统连贯性,使得实践类课程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系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作用有限。


(2)实践类课程缺乏多样性,学生兴趣不大,参与热情不高。多数高校实践类课程都是以案例分析、理论讲授、软件模拟、实地参观等形式体现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讲授在物流专业理论课程中也经常用到,学生早已没有新鲜感;软件模拟虽然要求学生真实参与,但由于多数物流类软件是由非物流管理专业人士开发出来的,软件模拟的情景和物流领域的现实操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学生多是根据老师的讲解在软件设定条件的限制下进行模拟,学生的自主模拟的积极主动性受到限制;实地参观虽然可以让学生真切地对物流领域的设施、设备、具体操作有个直观的认识,但由于高校经费、一次性参观学生人数过多、企业出于安全等诸多原因不愿配合等因素的存在,参观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有限。


(3)实践类课程多由理论课教师讲授,与理论课内容重复率较高。多数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性质的高校,由于学校办学成本的限制,很少专门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岗位,实践类课程多与理论类课程共用教师。这就使得多数实践类课程是因人设课,物流理论课程教师能够讲授的才设置成实践课程,实践类课程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缺乏自身独立的内容体系。


(4)虽然实践类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呈增长趋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和硬件设备,上课效果不理想。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并满足社会上物流相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需求,各大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性质的高校逐渐增加了实践类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比例,实践类课程所占学分比例呈增长趋势。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成本的限制,很难为实践类课程专门分配教师资源;而且由于教学经费有限,学校也很难为实践类课程配备完善的硬件教学设备,这就使得实践类教学的上课效果大打折扣。


3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建议


针对上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社会物流相关类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本文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应系统化、多样性,提升学生参与的热情。实践类课程设置从大一至大四应该具有系统性、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使学生在通过实践类课程对物流管理领域的实际运作有个直观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由浅入深地能够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企业物流系统、社会物流系统和供应链等的规划、设计、优化,并对这些系统的运作和管理有一定的实战模拟经验。与此同时,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应该多样性,除了传统的案例分析、系统方案设计、实地参观之外,最好是校企能够长期、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的平台。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赛形式、仿真模拟软件、项目驱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


(2)高校应加大对专职实践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提升实践类课程教学的独立性和实践性。如果高校办学成本充足,可以考虑分别配置物流理论和实践类课程授课教师,避免实践课内容与理论课内容重复。对于办学成本有限、无法专门配置实践课教师的高校,应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平台实地参与企业物流运作和管理,比如可以通过去企业挂职锻炼的方式,或者与企业合作做物流项目的方式等,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和授课技巧。此外,高校也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的相关人员兼职物流管理实践类课程的讲授,以便更好地让实践类课程成为物流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3)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为高校实践类课程提供真实的授课平台。目前,我国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众多,物流管理专业的在校生数量庞大,而我国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多是低层次、小规模、同质化高的快递企业,这就使得有实力并愿意与高校长期、深度合作的物流企业屈指可数。建议地方*府出台相关扶持*策,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减少税收、提供绿色通道等,鼓励企业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高校与物流相关企业可以以共建物流实践基地、共同举办物流创业大赛(如近年来TNT在各大高校举办的物流创业大赛等)、互换人才(如企业工作人员来高校兼职、高校物流管理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或为企业提供物流理论知识培训等)等多种形式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合作。


(4)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硬件教学设备的配置与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需求相匹配,满足实践教学需求。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设置合理的前提下,应通过购置相关实践教学软件、建立实践教学所需实验室、与相关物流企业洽谈合作(比如去企业实地参观、共建物流实践基地等)、合理设定学生数量与实践教学设备配置率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实现实践类课程硬件教学设备与教学需求的相互匹配。最终使实践类课程真正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与理论相吻合、实践与物流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的目标。


4 结束语


随着2014年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改革趋势,以及社会上物流相关企业对应用型物流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物流实践类课程的设置。独立学院性质的本科院校更应科学、系统地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使实践类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为物流管理专业高校毕业生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魏金平.德国高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对我国的启示.物流技术,2014.33(5).


[2] 张琳,彭剑等.中德应用型人才培养管理与运行机制对比研究.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5(3).


[3] 陈耀华,古鹏等.物联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39(4).


[4] 谢微,李惠敏.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市场,2014(18).


[5] 刘礼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物流科技,2014(1).


[6] 李家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综述.物流技术,2014.33(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