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捅破天的卫星通信,商业化箭在弦上
TUhjnbcbe - 2025/8/3 18:26:00

本文作者

张贺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离不开先行者的探索。拿我们最熟知的智能手机来说,从iPhone4重新定义手机开始,生物识别、超视网膜屏、OLED、全面屏等新技术的应用全部由头部厂商所引领。

不过,娱乐相关硬件层出不穷的更新也让人“乐不思蜀”,甚至忽视了手机通信这一基本功能的迭代,哪怕余承东“捅破天”也只是掀起一点儿风浪。发布会到现在约一个月,苹果、华为不谋而合搭载的“卫星通信”,还没有苹果一个“灵动岛”的热度高。

当然,目前卫星通信只在没有WiFi或手机信号时用于发送急救信息,十分局限的使用场景让这“捅破天”的新技术更像是一个噱头。但是马首富的星链计划清清楚楚地说明了,这不是噱头。如今两大消费电子巨头的采用也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卫星通信的商业化箭在弦上了。

“捅破天”的卫星通信

和我们日常接触的4G、5G网络不同,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发射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通信的一种通信手段。因为覆盖面大、部署快,而且不受地面情况的影响,所以卫星通信一直都被认为是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场合的唯一通信手段。

从卫星通信到卫星互联网需要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以高频段(Ku、Ka等)、大容量、高通量为特点的宽带通信技术。而可分布于地球表面-公里的范围的低轨卫星就像一个个太空中的基站,成为提供卫星通信服务的载体。

虽然不如4G、5G接地气,但低轨卫星通信网络在全球通信和互联网接入、5G、物联网、太空军事能力应用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却是无法忽视的,而由于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十分有限,国际原则先到先得,所以这也是商业航天技术和主要大国太空和军事战略博弈的必争之地。

这种对低轨卫星的争夺,从马首富的“星链”计划为代表的各国的星座部署计划就能一目了然。

来源:铖昌科技招股说明书

据知名航天咨询公司欧洲咨询公司(Euroconsult)年发布的《年前卫星制造与发射》报告预测,年-年全球卫星制造和发射的数量将比前十年增加4.3倍,预计年-年平均每年发射颗卫星,市场容量达到亿美元。

中国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航天科工集团推出的“虹云计划”,计划发射颗低轨卫星。航天科技集团推出的“鸿雁计划”,计划发射颗低轨卫星。银河航天提出的“银河Galaxy”卫星星座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卫星星座计划,计划到年前发射约颗卫星。其首颗试验星已于年1月发射成功,通信能力达10Gbps,成为我国通信能力最强的低轨宽带卫星。

卫星通信与6G

如果说仅仅通过星座部署计划不能对卫星通信的商业化有太多认知,那么联系到下一代通信技术——6G就好理解了。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要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

华西证券认为,6G时代卫星通信将不可或缺,甚至卫星有望登上舞台中心。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通过将卫星通信整合到6G移动通信,实现全球无缝覆盖。

而除了通信的基本功能,卫星的“附加值”也在增加。

这首先表现在算力上。传统卫星主要是储存能力,算力较弱,数据更多需要回传到地面处理。现在则不然。华西证券研报显示,今年3月成功发射的中国首次批量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单星CPU主频1.2GHz,内存8GB,总线带宽为2.5Gbps。相比年1月发射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三项数值分别仅为MHz\4GB\1.28Gbps)是全方位提升。

去年11月,酒泉发射中心发射了全球首颗工程研制的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该卫星智能程度高,所获大部分数据处理均可在轨完成,而且可以开展在轨试验。年时,“星链”软件主管马特·蒙森也表示:“‘星链’目前在太空中有3万多个Linux节点(以及0多个微控制器)。”

根据钛媒体报道,银河航天公司创始人徐明曾介绍称,本质上来看卫星是一台大型计算机。因为卫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服务,又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同时作为通信计算机,卫星可以在太空中完成数据的转化和交换。

除了太空计算机,通过将航天相机装载在卫星上,卫星就可以在军民领域发挥监测、情报搜集等功能,扮演太空相机的角色。

华西证券以商业农用卫星“吉林一号”为例进一步说明。“吉林一号”主要用途是国土资源监测、交通设施监测等民用领域,不过在年“吉林一号”拍摄到过美国费城海军造船厂的清晰图片,年也拍到过美国内利斯空军基地,照片中清晰可见军用机场的跑道以及机场停放的B-52、F-16等各式战机。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未来人们对卫星互联网的要求将越来越高。而卫星互联网“附加值”的提升,也有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不能忽视的T/R组件

有了全球激烈角逐所打开的发展空间,国家的政策和技术进步所提供的发展动力,加上华为、苹果两大巨头打头阵,卫星互联网的商业化步伐着实不宜再视而不见。在此背景下,各国争相抢占低轨道资源的重要工具——卫星,就成为重中之重。

从产业链看,卫星通信可以划分为上游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卫星发射服务,中游卫星运营、地面设备制造,下游行业应用。浙商证券表示,中国“星链”建设初期,卫星制造/地面设备产业最先受益,卫星制造将迎来千亿市场。

而过去北斗产业链在A股已经频繁炒作,中国卫星、振芯科技、合众思壮等公司股票也被广大股民熟知。但近两年,一个新的产业机会逐步涌现,相关公司逐一上市,而且被市场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捅破天的卫星通信,商业化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