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为什么都在骂银河补习班
TUhjnbcbe - 2025/7/30 19:17:00

今年暑期档,国内电影的坎坷上映之路我们就不多说了。作为今年暑期档的最大赢家,《银河补习班》无疑成了最大的一匹“黑马”。

怎么说呢,这部片在放映之前就未被看好过。

首先他的主创团队,除了邓超,最显眼的就是俞白眉了。不错,邓超的第三部电影又是和俞白眉一起拍的。我们看看两人合作的前两部电影——《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我记得这两部电影分别拿下了当年的“烂片之王”。

先不说剧情有多无脑,就说作为一部喜剧电影,观众竟然get不到任何笑点,整个电影院别看坐了不少人,每个人的心情是冷到了极点,就连娘娘孙俪亲自出马都拯救不了票房。

被“骗”了两次电影票的观众面对两人的第三次合作,不去砸场子恐怕就已经给足了邓超面子。

还有这部影片选用的题材属于冷门,教育片本身受众人群就比较少,虽然有不少家长愿意带着孩子去看,但毕竟教育片的可贵之处大多都在真实,而这种真实要想投映上大屏幕,恐怕对于今天的大环境来讲还不容易办到,搞不好还会变成一部纯属说教的烂俗片,所以对于它的票房不少人还是替邓超捏了一把冷汗。

如果说邓超的第一部电影拍得不好还情有可原,毕竟谁没有个第一次啊,全都当吸取教训了,观众在对邓超提出批评的同时也不忘好心的给予鼓励,希望他能再接再厉,拍出好的电影。于是邓超就给我们带来了《恶棍天使》,即便有妻子孙俪的加持,也无法阻挡比第一部还烂的事实,这个时候观众对邓超的质疑就来了,不少人在邓超的微博底下留言“不要坑媳妇了,还是好好做演员吧!”“我觉得你更适合做演员”……等等。那段时间,我们不知道邓超是否曾有过反思,总之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他的第三部电影《银河补习班》。

我想这应该邓超导演生涯的最后一次赌注了吧,毕竟人都习惯认定“有一有二没有三”。

《银河补习班》目前来看,反响还是不错的,但好评大都来自大众,也就是普通观众居多。专业的影评人就不是这么好糊弄的了,几乎都是一片骂战,抨击电影太过“毒鸡汤”。

为什么说它是“毒鸡汤”呢?

作为一部教育片,邓超将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应试教育这个主题上。对于应试教育,国内向来都是两极分化,有人埋怨这阻碍了孩子的天赋发展,完全成了只会考试的工具,没有一点社会适应能力,也有人支持说这毕竟是唯一一件真正公平的事情了,有多少穷人家的孩子是通过应试教育改变的命运!

但无论争吵的再多,作为父母,肯定是支持应试教育的形式的,毕竟就目前来讲,这是孩子最好的选择。

所以,对于邓超以这样一个背景拍摄的电影,除了要表现出这样的矛盾,还得正能量。可我们发现,邓超的点根本不在这个上,他的中心思想完全成了“如何树立一个完美的人设”,而观众想看的对于应试教育的思考则完全成了陪衬。

影片中邓超饰演的是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这样一个角色的父亲在现实中应该是大多数,他们身上既有着父爱的严厉也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有时候真的考虑不到孩子的想法,只一味的施压,这样的父亲应该是矛盾的,只有矛盾树立起来了,才能让观众有认同感,才能引发共鸣。但邓超饰演的父亲,未免也太完美了些。

这个父亲是一个理想的人物,在孩子的教育上几乎是完美的,没有那种让人感同身受的挣扎感,让人看完只能感叹,这个父亲真好,却没有一个人感叹,这就是我的父亲。所以,对于一部想要表达现实情感的影片来讲,这个人物形象无疑是失败的。

还有那些刻意的煽情,太过理想的情节,都容易让人陷入一种“这个人就是神”的光辉中,而这种题材,早几年国内的青春教育片就拍过不在少数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部邓超追思自己已故父亲的电影,期间少不了怀旧之情,也少不了父亲之间那种“感恩”的心情。但这部电影让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太过“浮夸”。

从太空飞行员的设定到妖魔化的教育工作者,从泛滥的煽情到频出的金句,这部电影无时无刻不在向观众灌输着鸡汤,应试教育则成了电影中的洪水猛兽,为了达到自身目的的臆想和夸张化处理,使其所缔结的现实主义,在电影中大打折扣。

应试教育无论对于大人来讲是如何纠结的,对于孩子来讲肯定是有一定的残酷性的,就算聪明如每一个状元,都需要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来学习。但电影中偏偏可以杜撰出父亲“散养”孩子,每天只会在嘴上鼓励孩子,动不动就带着孩子游山玩水,而且还是在孩子没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智商的前提下,孩子居然从全班倒一考进了全年级前十的故事,试想一下,这要是放在现实中,该有多么不现实,这大概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样一部影片,如果想要在教育片受众不够广泛的情况下,得到学生乃至家长的认可恐怕有点难。但相比如前两部,这部不论从情感上还是故事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要在此奉劝大家,看看就好,可别真当鸡汤补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都在骂银河补习班